当前位置: 首页 / 惠州之家房产 / 楼市资讯 / 正文

正在阅读:惠阳积极修缮省级文保单位榴兆楼,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惠阳积极修缮省级文保单位榴兆楼,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转载 发布:2022/11/12 2:23:00 来源:南方+ 作者:糜朝霞 梁维春 2221 阅读

近日,惠阳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的修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预计今年底完成初步修缮工程。

当前,惠阳区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榴兆楼、碧滟楼、廖似光故居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将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的革命遗(旧)址连点成线,建设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修缮现场

施工团队精心呵护一砖一瓦

日前,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村民叶春城喜上眉梢——有着120多年历史的叶氏祖屋榴兆楼穿上了一层绿色的“外衣”,自今年9月开始紧锣密鼓地施工,保护性修缮工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即将旧貌换新颜。

“我从出生之后在榴兆楼住了10多年,小时候和大家捉迷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些年,看着它一点一点破败,心里很不是滋味,幸好赶上了政府的利好政策。”叶春城说,得知政府将统一修缮布展后,榴兆楼所有屋主及后人都非常支持,很快就完成了前期交接手续。

步入榴兆楼,在绿色“外衣”之下,竹架和脚手架有序排列组合,为施工人员搭建一道道临时步梯。记者到访当天,正逢小雨,为防雨水冲刷,两名工人正在屋顶铺设防水编织布。房顶处的壁画,也被钉上木板以防损坏,可见施工团队在加紧施工的同时,精心呵护着老围屋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

因为现在住的新式楼房就在隔壁,叶春城每天都要抽空过来看看,了解修缮工程进度的同时,忍不住怀念围屋旧时辉煌模样,以及在这里度过的孩童时光。

这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三进式四角楼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采用三合土、木等建造而成,正面置有三个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着“榴兆楼”三个大字。堂屋为三进,进入大门为门厅,置有两柱木屏门;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三进上厅供奉祖先牌位。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围屋四角筑有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采用镬耳山墙。镬耳墙象征着官帽两耳,具有“独占鳌头”之意。民间也有“镬耳墙”蕴含富贵吉祥、丰衣足食一说。事实上,镬耳建筑形状更为实际的作用是防火。

叶春城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居住在榴兆楼的人陆续外迁,直到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迁离,这幢庇护叶氏族人百余年的围屋此后再无人居住,仅作为家族祠堂使用。

现场施工负责人黄松安向记者介绍,榴兆楼存在瓦面损坏严重、木质栋梁腐朽、部分墙体坍塌等现象,目前正在替换损坏的瓦面、木质构件,修复墙体和裂痕,并根据建筑布局进行保护性施工,确保围屋“修旧如旧”。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可初步完成修缮工作。”惠阳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缮后能保证文物本体坚固性,改善视觉效果,有效实现对文物保护、科学传承以及今后的活化利用。

历史钩沉

茅盾称其宛如“一座堡垒”

因地处偏僻、远离城市,榴兆楼一直默默无闻,鲜有外人出入。直到1942年发生的香港秘密大营救,让这幢隐没于山野间的客家围屋声名渐起。

1941年末,香港被日军攻陷,因避难而困在香港的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深陷虎穴、命悬一线。次年1月,香港秘密大营救上演,南方局和广东省委安排两路转移,其中一路由香港经宝安、惠阳、惠州到龙川转移到大后方。

当时,中共东江特委书记林平派遣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卢伟如到惠阳、惠州建立联络站,负责文化名人的接转和护送工作。卢伟如经过考察,选择榴兆楼为接待站,嗣前新居作为据点之一,并落实接待工作,接待站由叶汉生任站长,叶瑞林、叶维儒、叶钧、叶玉定、叶梦昙等为接待员。

叶春城告诉记者,接待员叶钧是他的叔公,从小在榴兆楼长大,熟悉周边环境,当年全程参与了茅盾等文化名人在榴兆楼的接待工作。

为何选择榴兆楼作为接待站?惠州市作协主席、《穿越封锁线》作者陈雪介绍,位于惠阳秋长的茶园村,是大营救转移路上的要冲之地。

“榴兆楼规模雄伟,四边角楼高高耸立,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森森古城堡。”陈雪介绍,将交通站选择在榴兆楼最为保险,因为围屋四边建有三层高的碉楼,楼上可以瞭望到很远的地方,石灰夯土的墙体上开有孔洞,从孔洞可以观察射击来犯之敌。

陈雪特别提到,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围屋建筑格局易于隐蔽,还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1938年12月,惠阳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秋长的周田村成立,而在更早的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就有党的地下组织及农会活动,是地方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区域。

为确保护送安全,廖承志、连贯、乔冠华等亲临榴兆楼指导并查看护送线路,并住在榴兆楼围屋右边的横屋里,为营救文化名人建起了一条秘密的安全通道。当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一批文化名人茅盾夫妇、廖沫沙夫妇、胡风、张友渔、宋之的、叶以群、韩幽桐等20余人到榴兆楼,经过几天休整后被安全护送到惠州。

当时,榴兆楼围屋内有水井,住有20多户人家,全是叶姓族亲,都是地下党的关系群众,依靠他们,可以解决数十人的住宿饮食。再加上屋内有多个院落,活动空间较大,大家入住以后,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楼内散步晒太阳,只要不迈出大门,外人根本发现不了。

陈雪介绍,文化名人住进榴兆楼以后,感觉住在这样“碉堡式的建筑”里很安全,伙食又好,说话方便,有活动空间,很快就消除了疲劳,恢复了体力。他们感慨地说:“想不到清朝建筑的客家围楼,在抗日战争中有这样好的作用。”

抢救文化名人行动从1941年12月起至1942年6月结束,历时半年多,被抢救的文化名人、民主人士和其他人士共800多人,其中榴兆楼接待了数百人。

茅盾在后来的追忆文章《脱险杂记》中,形容榴兆楼“简直像一座堡垒”——相当高的墙,成四方形,却不见有窗,外面围墙上密布枪眼,威严而雄壮。

因为是清代客家围屋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再加上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接待站,榴兆楼的文物保护地位和历史地位不言而喻,2004年8月被惠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活化利用

碧滟楼近期也将动工修缮

未见客家人,先见客家楼。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惠阳,是东江流域的红色堡垒、名人荟萃的客家古邑,坐拥100多座客家围屋等历史建筑,其中不乏红色革命遗址和“红色故事”。

当前,惠阳区有两个红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较为成熟的红色旅游景点,分别是叶挺纪念馆及镇隆镇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近年来,惠阳区以叶挺纪念馆为核心打造了“走进将军故里,感悟革命精神”红色革命遗址精品旅游线路。该线路除了叶挺故居、育英楼外,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陈列展和榴兆楼亦是其中重要两站。

在今年的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惠阳提出要活化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完成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工程,加快廖似光故居修缮工作,推进“四大半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除了榴兆楼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也将于近期动工修缮,廖似光故居正在筹集修缮资金,会新楼和挺秀书院也在前期筹备中,争取明年动工修缮。

事实上,一直以来,惠阳区以传承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为目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多措并举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力度,多渠道争取资金,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保护和修缮,统筹做好保护、管理、运用各项工作,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接下来,当榴兆楼修缮完工后,惠阳将以榴兆楼和嗣前新居为核心,推动“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建设,将大营救路线沿途的革命遗(旧)址连点成线,将大营救相关的红色资源串联起来,进一步挖掘香港秘密大营救在惠阳区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来源:https://www.fz0752.com/fontHtml/html/issue/00083218_1.html

相关楼盘


【网站提示】

1.凡注明"来源:惠州之家"的稿件为本网原创稿件,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

2. 如果您发现文章信息错误,请联系编辑邮箱,以正修改。

3.凡是写了来源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目的出于转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本网站转载的作品涉及版权问题, 请与本网站联系进行删除处理(QQ:1185728870)